2016-08-09 14:33:11 云南省民族商會178898
7月份出口1.22萬億元,同比增長2.9%——
我國外貿內生動力顯著增強
前7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有所提升,加工貿易占比繼續下降,我國對外貿易的結構正不斷得到優化
下一步我國既要穩住高附加值的高鐵、機電等高端裝備出口,也要進一步鞏固傳統產業產品的既有優勢
海關總署8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9%。其中,出口1.22萬億元,增長2.9%;進口8730億元,下降5.7%;貿易順差3428億元,擴大34%。
盡管面臨罕見高溫和洪澇災害的雙重影響,7月我國外貿進出口依然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
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3.2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其中,出口7.6萬億元,下降1.6%;進口5.61萬億元,下降4.8%;貿易順差1.99萬億元,擴大8.7%。
分析人士表示,7月出口實現連續第5個月正增長,表明我國外貿整體上回穩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這得益于近年來持續推進的外貿調結構、轉方式,同時也與去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低位運行不無關聯,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出口增長。
7月進口的意外回落,主要受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影響所致。與此同時,經過前期大規模的補充庫存后,國內企業對大宗商品進口需求進入調整階段,資金外流壓力有所減緩。
數據顯示,前7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有所提升,加工貿易占比繼續下降,我國對外貿易的結構正不斷得到優化。在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李健看來,這與沿海地區率先推進外貿轉型升級息息相關。他表示,近年來在勞動力要素成本不斷上升、貿易摩擦頻頻發生的背景下,作為外貿先行區的沿海地區遭遇了發展瓶頸,并倒逼其產業升級。目前轉型升級的成效已開始逐步顯現,內生動力顯著增強,正逐步走出陣痛期。
外貿內生動力的增強,體現在貿易主體的變化上。前7個月,無論是沿海省份,還是外貿增長勢頭較好的中西部省份,一個明顯的特征是,民營企業已成為最具活力和出口潛力的經營主體,而高新技術產業對出口拉動的引擎效應也較為顯著。據統計,前7個月,民營企業出口3.55萬億元,增長3.6%,高于出口平均增速,民營企業占全國外貿出口的46.7%,占比超過外資企業。
“外貿新業態快速增長是當前我國外貿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一大亮點。”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近日表示,2015年,我國跨境電商貿易增長超過30%,市場采購貿易增長超過60%,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增長超過20%。今年以來,上述三種外貿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成為當前外貿發展的新增長點。
“從現有數據看,我國外貿確有穩住的跡象,但還不能對此掉以輕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外部市場環境并無根本改變,一方面,貿易摩擦的頻發,對我國出口帶來了阻礙;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東南亞國家產業轉移加劇等,我國外貿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需要不斷推進外貿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海關總署近期對2600多家外貿企業展開的調查顯示,7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新增出口訂單指數和經理人信心指數分別回升1、0.9和2.2,企業綜合成本指數回落至1。值得關注的是,在歷經連續兩個月回落后,7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較上月回升了1.1,達33.8。考慮到先導指數通常有2至3個月的前瞻性,這表明四季度初出口壓力有望減輕。
“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實現外貿從‘大進大出’到‘優進優出’的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李健表示,面對嚴峻復雜的外貿形勢,我們既要穩住高附加值的高鐵、機電等高端裝備出口,也要進一步鞏固傳統產業產品的既有優勢,以開放型競爭帶動我國外貿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全面升級。